一、引言
新生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750万新生儿患有脑瘫,其中约30%是由于围产期因素引起。在我国,脑瘫的发病率约为2-3‰,尽管大部分患者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和改善,但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脑瘫的病因
新生儿脑瘫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 母体妊娠期间感染:如弓形虫病、风疹病毒感染等;
2. 围产期因素:包括缺氧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或过重婴儿、双胞胎或多胞胎、脐带绕颈、胎盘功能不全、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头部受压、难产等;
3. 新生儿自身疾病:如严重感染(败血症)、颅内出血(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炎或脑膜炎、代谢异常或遗传性疾病等。
三、新生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与表现
1. 运动功能障碍
对于脑瘫患儿而言,运动能力的发育迟缓是其最典型的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肌张力异常(过高或过低),肢体活动不协调,姿势控制困难,如握拳、松开手指、伸展腿等动作不能自如完成;站立和行走时步态异常,常见于剪刀型步态或交叉式步伐,以及行走不稳定或易摔倒。
2. 肌肉与骨骼发育异常
脑瘫患儿肌肉组织的纤维化、萎缩现象较为普遍。长期受压肢体会出现关节僵硬甚至畸形。此外,脊柱侧弯和髋关节脱位也较常见。
3. 吞咽功能障碍
由于控制吞咽动作所需的神经系统受到影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或过度流口水、呛咳、噎食等情况;严重者则可能伴有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风险增加。
4. 感觉与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脑瘫患儿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和认知损害。如听觉过敏(对高频率声音敏感)、触觉过度反应或减退、视觉追踪能力差等。此外,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学习能力受限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5. 语言与沟通问题
言语发展迟缓或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之一。他们可能说话口吃、音调单一或者完全不能开口交流;同时也会伴有理解和表达意思的能力降低。
6. 情绪行为异常
部分患儿由于长期面对生理上的困扰和心理压力,可能会表现出易怒、焦虑不安、过度活跃或自闭倾向等情绪行为问题。
四、诊断与评估方法
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家族遗传病史及孕期母亲健康状况;
2. 体格检查:观察患儿肌张力变化、动作协调性和姿势控制能力,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异常反射;
3.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扫描、MRI成像可帮助发现大脑结构损伤情况;
4. 神经电生理检测:通过表面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了解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5. 发育评估工具:利用标准化量表对患儿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五、预防与早期干预
1. 孕期保健:定期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瘫发生率;
2. 早产儿管理:加强新生儿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
3. 新生儿急救:一旦发现窒息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复苏操作;
4. 家庭支持与教育:为家长提供全面指导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六、结论
总之,新生儿脑瘫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早期识别需要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尽早开展专业康复训练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警惕,关注婴儿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董利明, 等. 新生儿脑瘫的临床特征与早期干预[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5):34-36.
[2] 张红梅, 等. 围产期因素对新生儿脑瘫的影响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18):297-300.
[3] 李晓静, 等. 新生儿脑瘫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4):285-288.
[4] 孙燕, 等. 脑瘫患儿的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评估方法进展[J]. 临床儿科学杂志, 2020(3):197-200.
上一篇:心碎:当爱情消逝后的空白